女縣委書記肖燕梅抱著自己救下來的古松。2009年9月,羅田道路改造中,兩株百年古松因擋道面臨砍伐。肖燕梅知道後,經反覆論證,最終使路改了道,保住了樹。2011年,豐太集團投資20億元,整體開發羅田生態旅游景區,肖燕梅代表政府簽約。5月16日,肖燕梅將獲得的中華寶鋼環境優秀獎的10萬元獎金,捐給羅田縣環保協會。
  5月13日,由全國人大環資委、全國政協人資委、環保部等11部委和單位共同組織的“中華寶鋼環境獎”頒獎活動在人民大會堂舉行。
  這是我國環境保護領域最高的社會性獎項。
  頒獎現場,湖北羅田縣女縣委書記肖燕梅因熱衷環保,摘得“個人生態保護類優秀獎”。
  這個說話直爽的女縣委書記,在湖北坊間被稱為“環保達人”、“生態書記”。
  她用自己的環保理念,悄然影響著羅田縣城。
  羅田縣鳳山鎮六十石村,58歲的村民劉學益經常來到村口,村口毗鄰一條新建公路,車流如梭。
  靠村口的公路稍稍彎曲。彎曲處,兩株古松參天,遠遠看去,像揮手迎客。
  “你知道這路是咋彎了嗎,縣委書記掰彎的”,5月20日上午,劉學益對新京報記者說。
  “婦女主任”
  2009年9月,六十石村村民們顯得躁動不安,他們得知,為建公路,村口兩棵百年古松必須要砍掉。古松擋了路。
  面對砍樹,村民不忍,但毫無辦法。
  此刻,時任羅田縣縣長的肖燕梅正在武漢開會。得知“要砍樹”後,她連夜趕回羅田,第二天一早實地踏看。
  “砍樹如砍人,能否讓路改道”,肖燕梅當即電話征求專家意見,並與有關部門現場會商。最後決定將道路改線,保留古松。
  古松保住了,劉學益高興了,但孟大河(化名)卻憂心忡忡。他悄悄給肖燕梅取名“婦女主任”,認為“她的能力也就是管管樹”。
  孟大河,縣政府機關工作人員。2007年,肖燕梅上任縣長時,孟大河老大不情願,“女的能幹啥”。
  一次公開會議,孟大河堅定了“婦女主任”的判斷,“她當著所有人的面講話,衣服上的一顆扣子居然系錯了。嗨,那形象……”
  管樹,護樹,對肖燕梅而言,已成習慣。羅田縣紀委副書記、檢查局長汪福平稱,幾年來,肖書記全縣視察中,總能發現盜採樹木情況,給他打舉報電話幾十次,“每每舉報,聲音急切,要求嚴查”。
  這更印證了孟大河的判斷,“一個縣官兒,不務正業,偏偏乾婦女主任乾的小事兒。”
  羅田縣坊間,“婦女主任”的稱呼悄悄傳開。
  趕走“財神爺”
  孟大河慢慢發現,“婦女主任”的稱呼並不特別適合肖燕梅。這種觀念上的改變,源於一場以縣領導為主角的“鬥爭”。
  2009年,大連某企業向羅田拋出橄欖枝,準備投資兩億元建設密度板項目,這可是羅田當時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。
  羅田縣政府一位管理人員回憶稱,羅田是林業大縣,木材加工是當時傳統的經濟來源之一。考慮到稅收、就業,以及縣政府的面子等問題,當時縣裡多名主要領導急於上這個項目,認為靠山吃山,靠樹吃樹,砍點樹帶來一定經濟效益無可厚非。但時任羅田縣縣長的肖燕梅極力反對。“當時氣氛緊張,肖縣長及個別縣領導是一派,其餘多數縣領導是另一派。”
  肖燕梅稱,之所以強烈反對,是因為密度板廠一旦建成,每年至少消耗二三十萬立方木材,“如果這個項目搞上幾年,羅田的山禿了,樹被砍光了,生態環境破壞了,羅田會一直窮下去……”
  據肖燕梅回憶,為在這場“鬥爭”中獲勝,她聯繫武漢林業方面的專家學者針對密度板廠進行論證,論證結果堪憂,“如開建密度板廠,羅田的生態環境將嚴重破壞。”
  憑著專家們的論證,肖燕梅開始游說另一派的縣領導成員,“我前前後後博弈了一年時間,終於贏了。”
  將財神爺拒之門外,對肖燕梅而言,已成家常便飯。羅田縣宣傳部副部長張朝珍稱,但凡污染項目,不管能給羅田帶來多少經濟效益,肖燕梅總會力排眾議,否決該項目。
  張朝珍稱,2011年,羅田迎來兩個招商項目,台商企業的製鞋項目和黃道山灰沙磚廠項目,因選址都位於飲用水源保護區,擔心水源受污染,肖燕梅將其否決。
  綠計劃
  2011年,肖燕梅擔任羅田縣縣委書記。這個時候,孟大河判斷,“這個小有本事的女縣委書記可能要做點什麼了”。
  果不其然。
  羅田縣林業局副局長徐向陽稱,2011年11月9日,羅田縣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,他驚奇地發現,肖燕梅在黨代會上,首次提出“建設大別山地區生態經濟示範縣。”
  張朝珍稱,肖燕梅書記在黨代會報告中寫明,“羅田的優勢在生態,希望在生態,未來在生態,一定要做好生態經濟這篇大文章。她還在全縣組織了一場聲勢浩大的‘走什麼路’的思想大討論,後來確定了‘綠色先行’的奮鬥目標。”
  “‘經濟’前面加‘生態’,讓人費解”,徐向陽稱,當時全國各地都在搞GDP,“肖書記在全縣大張旗鼓搞生態,“能拉動GDP嗎?”
  有了綠色先行的奮鬥目標,肖燕梅著力“兩手抓”,“一手重點培育生態旅游,特色農產品加工,一手啟動創建國家級生態縣,國家級景區……”
  主推綠色,落實到鄉鎮,並不順利。張朝珍回憶稱,去年初,肖燕梅主持的一次鄉鎮黨委書記會議上,一鎮領導提出,“有幾個老闆想開礦,行不行?我們的招商指標完不成,年終考核會受影響。”
  針對“鎮領導之惑”,肖艷梅主持制定了差異化考核辦法,“因地制宜,有的鄉鎮考核生態保護髮展指標,有的考核城鎮建設……”
  幾年的綠計劃初見成效,這為林業局副局長“徐向陽之問”做了回答。資料顯示,就古樹保護而言,羅田縣全縣有百年以上古樹近萬株;就生態旅游而言,從2012年起,羅田縣接待游客300萬人次,綜合收入20億元。此後每年,游客以40%的速度猛增。
  羅田縣位於大別山南麓,記者走訪發現這裡田園風光秀美旖旎。在羅田縣天堂寨景區,來自臨縣的游客高韜帶著新婚妻子游玩,“我們縣和羅田是鄰居,就生態旅游而言,羅田全省聞名。”
  “摳門”書記
  多年來,肖燕梅“死磕”環保,使得她有了“環保達人”“低碳書記”等稱號。
  近年來,全縣坊間也逐漸流傳著肖燕梅“摳門”的段子。
  羅田縣宣傳部長童偉民與肖燕梅共事八年,他發現,“肖書記多年來在家從不開空調,天熱了拿扇子扇扇或開小電風扇;超市購物幾乎不用塑料袋;一個女士包能用七八年;在外開會,帶著一個用了五六年的掉漆茶杯……”
  “堂堂縣委書記,生活這麼摳門”,張朝珍也一度不解。
  5月19日晚,肖燕梅向新京報記者坦言,她出生在湖北農村,家境貧窮,勤儉節約是小時候的習慣。但她所做的一切絕非摳門。“我是在響應低碳環保。”
  肖燕梅稱,她真正的低碳環保生活,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。
  “我愛讀書,通過大量閱讀,我瞭解到發達國家人的環保意識特別強,我們國家資源十分有限,我要求自己是一個環保主義者。”
  肖燕梅回憶,自從決定當環保主義者後,二十年來,她的生活更精細化了,“我用洗菜的水澆花;用洗衣服的水拖地;用洗臉水留著沖廁所;賓館里往往有兩個垃圾桶,我只用其中一個……”
  肖燕梅的環保生活也影響著身邊人,羅田縣環保局局長黃耀祥稱,他履職環保局長一年半,數十次與肖書記聊環保,“深受感染,漸漸改掉了隨地吐痰的毛病。”
  從去年起,看著羅田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,孟大河不再說肖燕梅是“婦女主任”了。每每開車經過六十石村,看到兩株迎客古松,他會嘀嘀按聲喇叭,“看,這路本是直的,是女縣委書記弄彎的。”
  ■ 對話
  談治縣
  動用紀委查出“監守自盜”
  新京報:2011年,羅田縣黨代會上,為何強調“生態”為發展重心。
  肖燕梅:一直以來,我有一個這樣的認識,當全國各地都窮的時候,羅田是窮的,這是第一個階段。第二個階段是,全國沿海城市發展起來了,羅田還是很落後。第三個階段是,當沿海城市發展起來後,環境破壞很厲害,再反過來搞生態,再來保護環境,我們如果照搬沿海模式,先發展後治理,依然很落後。
  這時,我想我們不能再饑不擇食以破壞生態為代價搞粗暴式發展,我們會得不償失。與其跟沿海的腳步,不如自己趟出一條環保路,於是我提倡要綠色發展,保護性發展。
  再說了,沿海發展起來又怎麼樣呢,有的地方水不能喝,空氣污染,人也生病……我們一定要站在“綠色巨人”的肩上,要跳過這個粗暴式發展的階段。
  新京報:有人說你對小事特別較真,比如,這麼大的一個縣,卻操心一棵小樹。
  肖燕梅:砍樹如砍人,我的觀點不會變。古樹、名木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,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,具有重要的科學、文化和經濟、歷史價值。當我們的樹都被砍光了,對回家的人來說,拿什麼紀念我們的鄉愁?
  新京報:親自參與保護古樹、名木中,有什麼心得。
  肖燕梅:實際探訪讓我有了客觀判斷。我不相信有關部門,我相信紀委。我更願意讓紀委檢查組的人就濫砍濫伐一事辦案,通過紀委介入,很多濫砍濫伐的真相浮出水面,部分參與“監守自盜”的人員違法受處。
  談生活
  不是因為摳門,是一種環保理念
  新京報:就餐中,我發現你將一張餐巾紙分成好幾次使用。
  肖燕梅:是的,這是我多年的習慣,一張餐巾紙只使用一次太浪費,不環保。我撕開使用並不影響就餐質量。生活中我節水節電節約煤氣,不是因為摳門,是一種環保理念。
  新京報:你的環保理念,影響到家人了嗎?
  肖燕梅:老公和孩子理解我,但他們做不到。他們接受不了我這種環保方式。
  新京報:遇到過什麼困惑?
  肖燕梅:我覺得像我這樣的人太少了。有我這樣環保理念的人也太少了。我一直不明白,在大商場以及星級賓館,冬天的暖氣為什麼開得那麼熱,大雪天穿襯衫;夏天的空調也開得很大,晚上睡覺要蓋被子。
  我很苦惱也很困惑,《京都議定書》一致決議要減少排放,但落實到生活中,為什麼做不到呢?
  談效果
  我是那個擦亮珍珠的人
  新京報:推行生態保護,給羅田人帶來了什麼?
  肖燕梅:去年,羅田縣在黃岡市生態環保的年度考核中取得桂冠。羅田曾是無名之輩,是山旮旯兒,別人瞧不起。現在。羅田人經常會自豪地說,我是羅田人,我們家鄉風光好。
  我發現,越是生態好,越是吸引戰略投資人。目前已有大的項目與羅田溝通。
  新京報:如何評價自己在羅田的履職。
  肖燕梅:和別的縣委書記可能不同,我特別強調生態環保,這對我而言有成就感,即使我退休了,老百姓還是可以記住我這個人的,至少這個女縣委書記還是做這麼一點點事兒的。這是我的政治遺產。
  我對羅田鐘愛有加,羅田像一顆蒙塵珍珠,我就是那個擦珍珠的人,現在這顆珍珠開始發光了,將來肯定熠熠生輝。
  【跨界討論】
  能否避免先污染後治理?
  幾年來,湖北女縣委書記肖燕梅用自身行動,摒棄“先污染後治理”的發展路徑。但該路徑是否成為全國普遍模式?
  6月5日,世界環境日,阿拉善SEE近200會員企業家從各地齊聚北京,共同探討綠色經濟議題。其中關於“能否避免先污染後治理”的話題,成為跨界大討論中關註的熱點。
  現在污染嚴重需要行動起來
  馬軍(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):實際生活中,現在已經發生了這樣嚴重的空氣、水和土壤的污染,何談還能先污染後治理?這需要行動起來,比如在美國,它就是兩千萬人在1975年地球日的時候走上街頭,最終推動國會立法建立環保局,法院一次又一次的環境訴訟,通過各種制度,包括信息公開,最終才治理的。
  現實很難避免先污染後治理
  漆洪波(新世界(青島)置地有限公司董事長):從現實來看,很難避免這種先污染後治理的過程。一方面不是污染到這個程度很難凝聚大家的共識,認為環境是一個非解決不可的問題。第二方面,也需要一些財產的積累,使得大家有能力投入到環保中去。
  信仰帶來的幸福感要超越開礦
  呂植(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、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主任):我一開始認為污染是跟人性結合在一起的,是剋服不了的問題。但到了藏區後我發現我錯了,他們的GDP,收入絕對是低得多的,但他們有不同的價值觀,認為信仰帶來的幸福感要超越開礦營生。如果這些人能夠用這樣的價值觀存在的話,對人類增加了一種新的情形。
  德國的公司,從上到下每個環節對污染的治理非常嚴格,我們就表揚他們環境意識高,他說不是我們環境意識高,是我超標以後銀行貸不著款,保險公司不給我保險,所有的環節沒人理你,你必須破產。
  《永不妥協》給以的啟示
  劉戈(CCTV著名財經評論員):我看過一個電影叫《永不妥協》,由於社區被污染,一個女性以自己的力量來喚醒社區的民眾和企業鬥爭,最後獲得了勝利。這個過程中,這名女性做了很大的犧牲,同時還需要社會的法制支持,中國現在是否具備這樣的環境?
  污染成習現在治理已經很晚了
  資中筠(著名學者):現在的污染是全人類共同的污染,不可能一個國家獨善其身。這個污染一個是利益的驅動。達到300%利潤的時候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都可以做。不要以為老百姓都是反對污染的,反對污染的同時他也在污染,比如黃浦江的死豬,習慣勢力往裡扔的,這個問題現在治理已經很晚了。
  先污染後治理遠沒有走向拐點
  劉青松(環保部中國環境記者協會副秘書長):我們覺得先污染後治理這條西方資本主義的道路一直在延續。這句話已經說了幾十年了,環保局領導也曾說了多次,但現在我們實際上一直在走這條路,而且資本主義還在走。至於是否能走向拐點,我想起本山大師的小品“拐了,拐了”,有沒有拐點隙ɑ嵊小D殼骯樟嗣揮校炕姑還眨�
  環境治理問題首先是文化認識問題
  萬捷(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):我覺得中國的污染問題是文化的問題。我們對環境有什麼認識,對子孫後代持以什麼態度,需要弄明白。所以,我覺得中國環境的治理問題首先是文化的認識問題,如果解決不了文化認識問題的話,再多的錢也不想去治理。
  A特10版-A特11版採寫/攝影 新京報記者 申志民  (原標題:趕走“財神爺” 女書記生態治縣軌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g22hgxd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